自兩年前IPCC的報告發布以來,迄今碳排放量仍在增加,意味著達到目標(控制在1.5攝氏度)的可能性不到三分之一
新聞來源: UN science body head fears lower chance of keeping global warming to 1.5C
Jim Skea教授目前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主席
新任IPCC主席(Jim Skea)表示,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世界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1.5攝氏度的可能性現在低於聯合國氣候科學機構上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中預測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接任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主席的英國學者吉姆·斯基亞(Jim Skea)表示,自2021年IPCC發布報告以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持續增加減少了遏制全球變暖的機會。
Jim Skea教授目前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主席(2023年7月,Jim當選為IPCC主席)。
他曾擔任IPCC第三工作組的聯合主席,該工作組涵蓋減緩氣候變化,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增強大氣匯的方法。
Jim共同領導了IPCC關於“全球變暖1.5°C”(2018年)和“氣候變化與土地”(2019年)的里程碑式特別報告以及2022年減緩氣候變化報告,並且是2023年第六次評估綜合報告的合著者。 Jim與政策流程有著密切的聯繫。
他是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的創始成員。他曾是環境市場和經濟績效委員會的成員,並擔任低碳汽車夥伴關係的啟動總監。他於2015年至2017年擔任能源研究所所長。他是匹茲堡卡內基梅隆大學斯科特能源創新研究所顧問委員會成員。
根據2015年的《巴黎協定》,近200個國家同意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遠低於2攝氏度,理想情況下為1.5攝氏度。
兩年前的IPCC報告列出了將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的情景,達到該目標的可能性從33%到50%不等。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能源是全球變暖的最大貢獻者,去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繼續上升到歷史最高水平,預計今年將進一步上升。(請參考筆者另一篇文章: 一文讀懂,IEA(國際能源署)更新全球能源行業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Net Zero Emissions roadmap)的七大重點)
“我們還沒有看到這些情景(來自過去的研究)實際假設的減排量。所以現在必須低於33%,“Skea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Skea在2018年與人合著了最終的IPCC報告,該報告概述了1.5C和2C結果的明顯差異,他說1.5C的目標並非完全遙不可及,但隨著排放量的增加,他正在溜走。變暖仍有可能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下。但隨著我們每年繼續發出我們現在的水準,這變得越來越不可能。
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減少近一半,才能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IPCC發現,氣溫已經上升了至少1.1攝氏度。
Jim與人合著的IPCC報告發現,全球變暖1.5°C和2°C的後果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在較高的溫度下,幾乎沒有珊瑚礁生存,而農作物產量將大幅減少,世界人口中更大比例的人口將在五年內暴露在極端高溫下。
Skea還對2023年迄今為止的極端溫度表示擔憂,這將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雖然推高氣溫的厄爾尼諾天氣週期(El Niño weather cycle)今年已經開始,並且年份之間存在自然變化,但他說科學家們對迄今為止看到的溫度高點表示“驚訝”。
雖然推高氣溫的聖嬰現象(El Niño weather cycle)今年已經開始,並且年份之間存在自然變化,但他說科學家們對迄今為止看到的溫度高點表示“驚訝”。
聖嬰現象(El Niño)是一種氣候模式,發生期間沿赤道吹拂的東風減弱,溫暖海水流向東太平洋,導致海洋表面溫度上升,進而影響全球氣候,發生週期為2至7年,通常持續9至12個月,可能引發異常氣候。
聖嬰現象命名源於19世紀秘魯、厄瓜多爾一帶的漁民發現耶誕節前後海水溫度變暖、漁獲減少,當地取名「El Niño」,西班牙語意為「聖嬰」、「小男孩」;與其相對的則是反聖嬰現象「La Niña」,意思為「小女孩」,指東太平洋表面海水異常低溫的現象。
兩種現象與大氣變化的南方震盪現象又合併稱為聖嬰─南方震盪現象(ENSO),是指熱帶太平洋上大氣與海洋間交互作用的變化,能改變全球的大氣環流,使各地的氣溫和降水產生變化。
Skea將在未來五到七年內領導IPCC,並將編寫一些報告,直到目前的週期在2030年結束。大多數報告的重點尚未確定,但會有一個關於城市的。他說,這項研究將牢記五年後進行的下一次所謂的全球盤點,因為各國將評估他們在減排方面取得的進展。
今年的盤點是自《巴黎協定》以來的首次盤點,已經表明世界在限制氣溫上升的目標上還遠遠偏離了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