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SBTi的LOGO

近年來,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頻頻出現在各種媒體,隨著氣候變遷風險議題升溫,溫室氣體減排已是全球共識,而加入該倡議的企業及團體日益增加,也造就此倡議在推動企業氣候行動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文將就SBTi的起源、發展及對各行業永續發展的影響進行探討。
文章目錄
一、SBTi(科學碳目標倡議)的起源
(一)SBTi起源與重要里程碑
1. 2014年SBTi源起年
2014年是SBTi的源起年,當時僅是一個概念,願景是希望通過推動採用符合最佳實踐和科學的氣候目標來提高企業部門的氣候雄心。盡管當時基於科學的目標仍處於萌芽狀態,SBTi則透過學術研究和一些開創性公司的實際應用,進行穩固的扎根工作。
2. 2015年SBTi正式成立
SBTi在巴黎舉行的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1)上正式啟動。由四個主要組織:CDP(前身為碳披露專案)、聯合國全球契約 (UNGC)、世界資源研究所 (WRI) 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 (WWF)合作促成了SBTi的創建,該倡議旨在鼓勵企業根據最新的氣候科學制定雄心勃勃的溫室氣體(GHG)減排目標。
這象徵著企業氣候行動新時代的開始,世界各地的企業紛紛加入了該倡議,並承諾設定基於科學的目標。
圖2: CDP、UNGC、WRI、WWF的LOGO

3. 2018年SBTi改變目標設定參考依據: 根據2018年IPCC全球暖化1.5°C特別報告
原先SBTi設定的目標設定是根據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第五次評估報告和國際能源署(IEA)的能源技術展望情景,當時,全球雄心壯志的基準是2°C。(2021年IPCC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
隨著2018年10月IPCC全球暖化1.5°C的特別報告(SR15)的發佈,氣候目標從2°C轉向1.5°C,公開情景和排放途徑的數量顯著增加。從那時起,SBTi開始調整目標框架,以實現和激勵採用與將升溫限制在 1.5°C 相一致的目標。
圖3: IPCC發布”全球暖化1.5°C的特別報告(SR15)”封面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是評估氣候變化相關科學的聯合國機構。它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環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WMO)於1988年成立,旨在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關氣候變化,其影響和潛在未來風險的定期科學評估,並提出適應和緩解戰略。它有195個成員國。
4. 2019年SBTi啟動淨零目標設定專案;2020年9月正式開始;2021年10月28日完成
SBTi於 2019 年啟動了範圍界定階段的工作,以制定一個框架,使企業能夠根據未來上升 1.5°C 的情境下設定穩健可靠的凈零目標。
標準制定過程則在 2020 年 9 月發布”FOUNDATIONS FOR SCIENCE-BASED NET-ZERO TARGET SETTING IN THE CORPORATE SECTOR”這篇研究報告後正式開始。SBTi召集了一個專門的淨零專家諮詢小組(EAG, Net-Zero Expert Advisory Group),該小組將成為該專案的主要共識建立機構。
圖4: SBTi發布之”FOUNDATIONS FOR SCIENCE-BASED NET-ZERO TARGET SETTING IN THE CORPORATE SECTOR”研究報告封面

SBTi開發淨零目標的程序十分嚴謹,進行方式說明如下:
1.與SBTi的科學和技術諮詢小組以及專門的凈零專家諮詢小組進行討論,其中專家諮詢小組由來自科學、商業、學術界和民間社會的一系列代表組成。
2.兩次公眾諮詢,涉及500多名相關人員
(1)SBTi淨零標準草案的首次公眾諮詢於2021年1月至3月期間進行。超過400名受訪者發表了意見,幫助進一步完善了凈零標準。
(2)第二次公眾諮詢於2021年9月20日至10月6日期間進行。150 多名參與者發表了意見,幫助進一步完善了凈零標準。
3.進行80多家公司的試行
(1)在 2021 年 7 月 15 日至 2021 年 8 月 31 日期間,80 多家公司對 SBTi 淨零標準的目標驗證標準和指南實施試行。以確保凈零標準、指南和目標設定工具穩健、清晰和實用。也有助於確定跨行業採用和實施該標準的挑戰。
(2)試行的重點是設定近期和長期科學目標的標準和方法,這些目標旨在根據科學減少價值鏈排放。
(3)2021年5月,SBTi透過電子郵件邀請那些已經通過SBTi驗證的與1.5°C一致的科學目標,或者已經承諾SBTi的1.5°C的公司參加試行。然後,SBTi則根據地區、行業和排放量等因素從中選擇測試的公司。
4.召開諮詢會議及溝通會議,包括網路研討會和工作坊
SBTi企業淨零目標設定在2021年10月28日完成,在COP26前完成,很明顯SBTi希望趁著COP26開會期間將企業淨零目標的設定推廣出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圖五說明了SBTi進行淨零目標設定專案的各項時程。
**COP26: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於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
圖5: SBTi淨零目標專案時程圖

5. 2022年7月15日以後,提交給SBTi的減量計劃,目標已經限縮到1.5°C
SBTi依循2018年10月IPCC全球暖化1.5°C的特別報告(SR15),將氣候目標從2°C轉向1.5°C,並成立專案重新檢討溫度目標的設定,在2021年10月28日完成規劃,在COP26開會前發布。
但要從2°C馬上縮減到1.5°C,對很多企業來說是艱鉅任務,可能會揠苗助長反而產生負面效果。故SBTi並未馬上實施1.5°C的目標,而是延到2022年7月15日之後才開始實施,將目標限縮到1.5°C,對於較晚提出申請的企業,一律改採1.5°C的標準。
(二)SBTi淨零的定義
為了在企業層面達到淨零狀態,企業必須深度減少排放並抵消任何剩餘排放的影響。 SBTi 淨零標準的定義如下:
1.將範圍 1、2 和 3 排放量減少至零或剩餘排放符合全球淨零排放或行業層面與 1.5°C 排放路徑一致
2.永久中和淨零目標年的任何殘餘排放以及此後釋放到大氣中的任何溫室氣體的排放。
由SBTi的淨零定義可知,企業淨零排放的範圍,包括範圍1、範圍2及範圍3,涵蓋的範圍相當大,如圖6,範圍1~範圍3,涵蓋了直接排放、能源間接排放、上下游的其他間接排放。
溫室氣體的定義: 依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三次締約國大會中所通過的京都議定書及第十七次締約國大會第十五號決議,明訂**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及三氟化氮(NF3)**等氣體為溫室氣體。環保署溫管法亦定義此七種氣體為溫室氣體。
圖6: 溫室氣體範圍

二、SBTi企業淨零排放(Net Zero)標準的4個要素
從圖7可知,淨零標準的四個要素在1.5°C路徑下所展現的面貌,以下針對四個要素分別說明。
(一)設定基於科學為基礎的近期目標(Near-term science-based target)
在5到10年內減少直接和間接排放,是將全球溫度上升限制在1.5°C以內的最有效的方法。在2030年前將排放量減半是現階段企業的首要執行任務。
(二)設定基於科學為基礎的長期目標(Long-term science-based target)
企業設定基於科學為基礎的長期目標,以期能在2050年前減少所有可能的排放量(至少減少90%),達到淨零的目標。
(三)中和殘餘排放(Neutralization of any residual emissions)
企業實現長期目標並將排放量減少90%以上後,必須採取措施從大氣中去除碳並將其永久封存,來抵消最終無法消除的殘餘排放。 企業需達成所有範圍的長期科學目標且消除殘餘排放,才能聲稱已實現淨零排放。
(四)投資價值鏈之外的減排行動(Beyond value chain mitigation (BVCM)
企業可透過投資價值鏈以外的減排行動(如避免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活動,以及從大氣中去除和儲存溫室氣體的活動),讓加速淨零轉型和解決生態危機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此類投資有助於增加國際社會維持在 1.5°C 碳預算範圍內的可能性,但並不能取代公司本身價值鏈排放量的快速、深度減少。
圖7: SBTi淨零標準的四個要素

三、SBTi的審核步驟、審核項目
(一)SBTi的審核步驟
SBTi的審核流程有五步驟:簽署承諾(Commit)、建立目標 (Develop)、提交目標 (Submit)、對外溝通(Communicate)、資訊揭露(Disclose)。如圖8所示,詳細說明如下:
圖8: SBTi審核步驟

步驟1. 簽署承諾
(1)在SBTi網站上就能下載承諾書,承諾設定基於科學的目標。
(2)如果公司是中小型企業 (SME),可跳過此流程並繼續執行步驟 3。SBTi將中小企業定義為員工少於500人的獨立非子公司。這不包括金融機構(FI)和石油和天然氣公司。
步驟2. 建立目標
一旦承諾,企業在SBTi官網上的「目標儀表板」頁面上,會被標示為「committed」,公司有 24 個月的時間向 SBTi 提交目標,如果兩年內沒有建立目標並提交給SBTi審核,該企業就會從「目標儀表板」上移除,後續一切就要重新來過。
步驟3. 提交目標
(1)企業提交目標後,SBTi技術專家團隊將根據基於科學的標準來驗證企業所提交之目標是否符合資格,並告知企業其減碳目標是否通過認證或尚須修改。
(2)相關費用: SBTi進行目標審核也是需要收費的,對於金融機構收費不手軟,費用較高,需繳交14500美金;一般企業只要9,500美金;對於中小企業是最優惠,只收1,000美金;總部位於發展中國家的年營業額低於10億美元的公司可免收驗證服務費。
費用收取如下表所示:
表1: SBTi審核驗證相關費用一覽表
服務項目 | 費用(美金) |
近期基於科學的目標驗證 | 9,500 |
更新先前核准的目標 | 4,750 |
淨零目標提交 | 9,500 |
近期基於科學的目標更新 + 凈零目標提交– 套餐價格 | 14,750 |
近期基於科學的目標提交 + 凈零目標提交 – 套餐價格 | 14,500 |
金融機構目標提交 | 14,500 |
為中小企業(SME)提交近期科學目標 | 1,000 |
中小企業凈零目標提交 | 1,000 |
步驟4. 對外溝通
通過核准後,SBTi會在其官網及其他合作夥伴網站上公布企業名稱及減碳目標,並且授權使用SBTi的標誌,企業須宣布目標並通知利害關係人。
步驟5. 資訊揭露
獲得批准后,企業應每年披露公司的排放量,並監控實現目標的進展情況。揭露方式包括透過CDP、年度報告、永續發展報告和公司的網站等方式。
(二)SBTi的審核項目
1. 界定時限(Timeframe)
目標年必須設定在提交基準年的5年以上,10年以下。
2.界定範疇(Science-Based Target Boundary)
減碳目標必須至少涵蓋範疇一及範疇二。
3. 展現決心
設定的目標應符合 1.5°C 的排放路徑情境為其減碳目標。
4. 範疇二準則(Scope 2)
企業必須揭露其範疇二的碳排計算方式。\
5. 範疇三準則(Scope 3)
- 企業必須依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的規範,鑑別其範疇三的排放量。
- 若範疇三排放量超過總排放量的40%,則企業必須設定範疇三的排放目標。
6. 揭露(Disclose)
公司必須每年公布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及減碳進度。
四、企業加入SBTi的好處
(一)根據SBTi的說法,企業加入SBTi有下好處:
1. 對大環境的好處
根據氣候科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地球和公司都有好處。
2. 對公司的直接商業利益
基於科學的目標設定具有商業意義——它可以面向未來的增長、節省資金、提供抵禦監管的能力、增強投資者信心、刺激創新和競爭力——同時也向日益有意識的消費者展示了具體的可持續發展承諾。
3. SBTi的專業協助
通過目標驗證過程的公司受益於SBTi技術專家的詳細反饋和支援。簽署SBTi承諾書的企業在SBTi的網站以及CDP,聯合國全球契約和We Mean Business網站上立即被識別為“承諾”。
(二)CDP的說法
根據CDP在2017年線上研討會的內容,也說明了企業參加SBTi的好處:
- Drive innovation(推動創新)
- Demonstrate leadership(展現領導力)
- Build credibility and reputation(建立信譽與聲譽)
- Secure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protect future profitability(確保長期競爭優勢並保護未來獲利能力)
- Unlock financial return(釋放財務回報)
(三)對金融業的好處
對於金融業而言,除了SBTi及CDP提到的好處以外,還有其他好處
1. 提高金融永續評鑑的分數
根據第一屆金融永續評鑑的評分因子中,若參加國際倡議(如SDGs、SBTi、RE100、CDP、GRI、TCFD、SASB、EP、PRB、PRI、PSI、CA100+、ICMA),有助於永續發展綜合評估指標的分數。
2. 提高CDP的評分分數
根據產業永續發展整合資訊網,自2016年開始,CDP將企業是否採用SBTi列為評分項目之一,為獲得CDP更高的評分,各大企業相繼承諾設立科學基礎減碳目標。
此外,從CDP technical note science based targets的技術文件可知,CDP的評分項目中有五個題目與SBTi有關,包括
- Absolute emissions SBT(s) in Question C4.1a
- Emission intensity SBT(s) in Question C4.1b
- Renewable energe SBT(s) in Question C4.2a
- Supplier engagement SBT(s) in Question C4.2b
- Customer engagement SBT(s) in Question C4.2b
五、台灣企業淨零近期目標情況(2023.09.03)
(一)台灣企業參加SBTi情況
1.截至2023年9月3日,台灣企業有118家提出淨零承諾,其中只有49家設定短期目標;僅5家提出長期目標。
2.金融業有17家提出淨零承諾,只有6家設定近期目標。0家提出中期目標。
3.有三家公司被取消參與的資格。這三家公司都在科技硬體設備產業。
圖9: 台灣企業企業參加SBTi的情況

(二)提出長期目標的五家台灣企業
1.參加SBTi的118家台灣企業中只有五家公司,提出長期目標(2050年淨零)被核准。這五家公司以實際行動展現淨零目標的決心,體現對環境保護的熱愛。其中,台達電子是一家大型電子公司,對於永續活動的推廣不遺餘力,是業界的模範生。
2.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和昕精密精密及昆兆益精密兩家公司,這兩家公司剛好都在台中,屬於規模較小的製造業,雖然規模不大但憑藉著對於永續發展及環境保護的決心,也通過SBTi的考核。
3.福爾摩沙公司則是提供永續發展的相關服務,身先士卒參加SBTi也是值得稱許,但諮詢服務公司參加淨零活動,相對挑戰性較小,因為排放量真的不高。
表2: 提出長期目標的五家台灣企業
提出長期目標的五家台灣企業 |
Delta Electronics(台達電子) |
FormosaClimate Smart Service(福爾摩沙氣候智慧服務有限公司) |
HOSEA PRECISION CO., LTD.(和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JKE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昆兆益精密工業) |
O’right(歐萊德美妝) |





能提出長期目標並通過SBTi的審批的企業,理論上比較不太會有”漂綠”的情況發生,最有可能”漂綠”的會發生在僅提出”承諾”的公司,對於通過SBTi審核長期目標的五家公司是值得稱讚的。
(三)台灣金融業申請SBTi的情況
截至2023.09.03,台灣金融業有17家公司參加SBTi,其中13家金控公司(台灣有15家金控公司,只有兩家沒有參加SBTi, 這兩家分別是台灣金控、國票金控);另外4家公司,分別是彰化銀行、南山人壽、台灣企銀、上海商銀。
有六家公司提出近期目標,分別是國泰金控、玉山金控、富邦金控、台新金控、合庫金控等。其他11家公司目前仍停留在”承諾”階段。
透過目標設定方式可了解金融機構參與SBTi的深入程度,基本上,有近期目標者優於承諾者,比較如下:
- “Targets set 1.5°C ” 優於”Targets set-Well-below 2°C ”
- ”Targets set-Well-below 2°C ” 優於 “Committed”
圖10:台灣金融業申請SBTi的情況


六、企業設定科學基礎減碳目標的重要性
(一)一般企業(非金融業)的範疇三排放
企業要達成減碳目標,除了要考慮範疇一、範疇二的排放外,更須關注範疇三的排放。根據CDP的2020年全球供應鏈報告研究指出供應鏈排放量平均比自身運營碳排放量高出 11.4 倍。
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面對國際碳管制、碳邊境稅的嚴峻挑戰,唯有主動積極的策略才能協助產業強化競爭力。


(二)金融業範疇三的排放
1. 金融業的Financed Emissions(融資排放)
根據CDP於2021年4月28日發布的”THE TIME TO GREEN FINANCE”報告指出,全球金融機構的投資組合排放量(Financed Emission)平均比直接排放量(Operational Emissions)大700倍以上。
金融業本身的直接排放很少,若只是減少範疇一、範疇二的排放,對於大環境的影響只是杯水車薪沒有太大的減碳效果,金融業應該透過投/融資服務、諮詢服務及其他非金融服務等方式發揮自身的影響力,找出”各種有效的解決方案”來降低客戶的碳排放量,這樣才能降低整體的排放量,對整個地球才有真正的幫助。
****融資排放(Financed Emissions)**: 係指金融機構投資和融資活動相關的排放。

2. SBTi提供金融業相應資源來解決Financed Emissions的問題


3. 金融業SBT範疇3建議採用的方法
針對金融業範疇三減碳目標的設定,SBT建議三種方法。
(1)產業去碳化法(SDA): 使用物理排放強度設定目標,僅適用於部分行業,如房地產和抵押貸款相關投融資;以及發電、水泥、造紙、運輸、鋼鐵和建築業。SDA是唯一需要在資產類別層面進行排放測量的方法。
(2)投資組合共同設定法(Portfolio Coverage Approach): 金融機構承諾讓被投資人或借款人設定自己的SBTi批准的科學目標,以便金融機構到2040年實現100%的投資組合覆蓋率(以一致的排放或貨幣形式)。這種方法僅適用於某些資產類別。
(3)溫度評級法(Temperature Rating Apporach): 將投融資組合中公司的減排目標轉換為溫度評級,SBTi提供了溫度評級方法論,並利用開放平台(Google Colab)來執行溫度計算的Python程式。這個程式可在Github找到。這種方法使金融機構能夠確定其投資組合的當前溫度評級,並通過與投資組合公司合作設定雄心勃勃的目標,採取行動使其投資組合與雄心勃勃的長期溫度目標保持一致。要使用這種方法,公司應參考CDP和WWF開發的溫度評級方法。這種方法僅適用於某些資產類別。

4. 台灣金融業提出範疇三目標的六家金融機構比較
根據SBTi的資料,截至2023年9月3日,台灣有6家金融機構設定近期目標,並經過SBTi審核通過。
(1)從Scope 1 及 Scope 2來看,台新金控的基準年設定在2019年,算是起步較早的金融機構;合庫金控起步較晚,基準年設定在2021年,減量目標最積極為50.4%;國泰金控減量目標僅25%,十分保守的減量目標,整體來看,六家金融機構到2030年的減量目標從25%~50.4%,除國泰金控外,其餘五家大致接近減量50%的水準。
(2)從Scope 3來看,資產組合覆蓋率從11%~53%,以富邦金控最積極,以53%的覆蓋率奪冠,國泰金控的46%次之;而玉山金控的資產覆蓋率僅覆蓋11%最低,似乎該公司在永續目標的訂定上十分保守。
(3)值得一提的是,國泰金控是唯一有使用**”溫度評級”**來訂定目標的公司,溫度評級的設定方法相對於其他目標設定方式,量化標準更明確也更具科學基礎的說服力,是值得嘉許的

六家公司的承諾書連接如下:
七、SBTi的爭議
(一)一群氣候科學家對SBTi的建議
SBTi在2015年成立之後,目標設定的公司從2015年116家逐年增加,到了2022年累積企業達4230家,其中2,079家公司經SBTi驗證目標,2,151家公司處於”承諾”狀態。
由於SBTi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其嚴謹性也開始遭受批評。尤其許多企業在資金籌措時,融資條件會與SBTi的目標掛勾,就好像信用評級一樣,若公正性有問題,對於信用市場容易產生不良影響。
例如:時尚品牌香奈兒(Chanel)發行6億歐元的永續連結債券,借款條款與SBTi批准的目標連結。

由於SBTi不檢查公司報告的基礎排放數據的準確性,也不要求數據由第三方驗證。一群氣候科學家在2022年10月25日特別寫信給Lila Karbassi(是聯合國全球契約的科學碳目標設定高級項目官員),信中提及SBTi的目標設定和驗證方法存在嚴重缺陷。
1. SBTi目標設定的缺陷
- 首先,SBTi採用的目標設定方法存在重大風險。 SBTi 使用的絕對排放收縮方法和部門脫碳方法都依賴未來的排放路徑,預計將在本世紀末實現所需的全球氣溫目標。這本質上意味著使用這些方法設定的 2030 年或 2050 年目標假設溫度目標暫時超調,事實上依賴於本世紀下半葉對淨負排放的未明確需求。 這種淨負排放量目前看來只是推測性的,無法保證企業會真正落實,這意味著這種方法與實現 1.5 或 2°C 的目標不相容。由於任何溫度超調都會帶來不可逆轉的氣候影響,並且實際上無法保證隨後的溫度逆轉,因此更好的方法是指定與部門碳預算一致的目標,從而完全避免對超調和未指定的淨負值的依賴排放
- 其次,SBTi 的方法似乎無法確保對報告公司提交的自我報告溫室氣體 (GHG) 數據進行充分審查。 SBTi 必須透過部門指南明確概述獨立評估基準年資料本身或後續報告資料的準確性所採取的步驟。 如果沒有嚴格的檢查,公司就有充分的機會提交有缺陷的數據,歪曲其溫室氣體清單。
2. 氣候科學家們的建議
為改善上述所提的缺點,氣候科學家們在信中建議
(1)採用碳預算方法來設定目標,從而擺脫對依賴溫度超調和淨負排放的路徑的未明確但有風險的依賴。 (2)加強對基準年數據的審查,委託獨立專家評估合理性
(3)要求報告公司公佈其溫室氣體清單的詳細數據,以便第三方查詢數據
(4)建立申訴/舉報機制來標記報告失敗和不準確的情況
(5)制定強而有力且透明的政策,制裁向 SBTi 誤報溫室氣體資料的公司。 如果誤報被認為是故意的,這應該包括解除他們的關聯
(6)透過合約禁止尚未確定目標的公司在公司通訊中濫用其對 SBTi 的「承諾」狀態
Lila Karbassi的頭像

(二)SBTi將面臨改組
2021年2月5日「科學碳目標」倡議的最初發起者及其技術諮詢小組的成員的Bill Baue向SBTi正式提出投訴,Bill Baue將投訴內容寫在了他的Blog,正式投訴內容要求SBTi執行委員會調查明顯的技術缺陷和治理失誤,並採取措施裁決和解決這些問題。

投訴一年多以後,SBTi將面臨改組,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將成為一家獨立的英國公司,審查和驗證企業凈零排放目標,這是一項收費服務。利潤將捐給一個單獨的非營利傘式機構,該機構將繼續為這些目標制定標準,並在2023年底前建立完整的結構。
八、結論
SBTi的影響力及以科學基礎的方式來達成淨零的目標是不容置疑,這種科學的方式比空口說白話或用美麗的文宣來漂綠好多了,盡管在邁向淨零目標的過程有些小挫折(遭到自己人投訴方法論、公司治理的問題),但這些都是正面的反饋,相信在全球各國的主管機關、企業大力地支持下,SBTi仍然是符合大眾預期的淨零推動者。
筆者 | 蔣沛霖介紹
在金融領域打滾多年,深知金融機構對於各項領域的永續發展扮演著無比重要的催化劑角色,而永續發展與企業經營的風險已逐漸密不可分,身為管理風險的金融機構,須將永續概念融入風險管理的DNA中,潛移默化的發揮其影響力,讓永續發展成為全民持續努力的目標。現為台灣金融研訓院講師,專注於永續發展、信用風險管理、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領域。